Search

四月上旬時,我們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一同分享了也斯的〈靜物〉,1989年時,也斯即是因六四天安門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四月上旬時,我們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一同分享了也斯的〈靜物〉,1989年時,也斯即是因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寫下這首詩。今天是六四,因此換手寫照當封面。先前發文時,小編已附上詮釋,還沒看過、也有興趣的讀者,歡迎連至原文:https://reurl.cc/Aqz4KY
  
最近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(George Floyd)之死引起的示威抗議,種族間的傾軋,以及美國總統川普不惜動用軍隊的言論,可以讓我們發現,所謂民主也無法解決、弭平的問題。不過話說回來,正是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,因此政府面對抗議者時,不可能輕易地「清場」,進行鎮壓。
  
在珍惜我們現有的制度之餘,但願我們也能銘記過去的歷史;雖然我們未必能做什麼,但至少能夠明瞭,我們有什麼願景,想要什麼樣的世界,不會輕易被搧動;未必能堅持做對的事,但至少不助紂為虐──寫到這裡時,突然想起韓國電影《熔爐》裡寫道的:「我們一路奮戰,不是為了改變世界,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。」(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)雖然事件不同,不過我認為精神上是相通的,但願我們心中都有個判準,明辨是非善惡。
  
或許有的人會對六四無感,或是對於每到六四時就有一堆紀念文,感到厭煩(相信這樣的人並不多),不過容小編引用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文學獎得獎演說〈牆和蛋〉裡頭的一段話,來代替個人的回應(不代表詩聲字團隊立場):
  
「請容我在這裡向你們傳達一個非常私人的訊息。這是我創作時永遠牢記在心的話語。我從未將這句話真正行諸文字或貼在牆壁,而是刻劃在我心靈深處的牆上。這句話是這樣的:『以卵擊石,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,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。』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,雞蛋是多麼地錯誤,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。」(賴明珠譯)
  
這是讓小編相當感動的一段話,村上後頭還有解釋,就不再多引,當然我們也要知道,這大概是一種加強語氣的修辭方式,重點並不是在強調「高牆」(體制、權力,或是壓制性的武力等)再對,「雞蛋」(簡單說可以視為人民)再錯,我們都要幫「雞蛋」一起衝撞高牆,而是在於,文學家、知識分子,無須花費氣力去頌讚高牆(歌功頌德、文過飾非),而要去關注弱勢者的處境,珍惜人類宛如雞蛋「脆弱外殼中的靈魂」。
  
但願你我常常站在雞蛋這一邊。
  

  
也斯〈靜物〉
  
本來有人坐在椅上
本來有人坐在桌旁
本來有人給一盆花澆水
本來有人從書本中抬起頭來
  
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?
  
那個隨著音樂起舞的人
那個喜歡吃麵條的人
那個喜歡喝白開水的人
那個戴頂帽子擋陽光的人
  
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?
  
是一個想與你好好說的人
是一個與你緊緊挽著手的人
是一個想與你一起高聲歌唱
想與你一起仰望天空的人
  
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?
  
變成一個分水給陌生人喝的人
變成一個為信仰而停止進食的人
變成一個含著眼淚勸告武警的人
變成一個為朋友擋去子彈的人
  
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?
  
輾成了碎片
撞成了彈孔
吹成了風砂
撒成了灰塵
  
現在他們到哪兒去了?
  
變成了你我身畔永遠的影子
變成了我們每日的陽光和空氣
變成了生活裏的盆花和桌椅
變成了我們總在讀著的那本書
  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
  
#也斯 創作
#侯建州 手寫
#深藏身與名 襯圖
(來源:#陳日瑒 攝影,Instagram:infuturedream)
#李蕪 引言
  
※本篇可見於梁秉鈞《#梁秉鈞五十年詩選.上》(#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4年10月),及孟浪主編《#六四詩選》(#黑眼睛文化,2014年5月)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。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